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北京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直面公共卫生短板

健康 来源:央视网 2020年06月10日 10:0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6月9日,北京市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为提升首都公共卫生能力制定了任务清单。

  任务一:完善疾控体系 构建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

  重大的传染疾病的控制,早期监测预警是重要的一环。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底前,要构建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实现病例和症状监测信息实时汇集并具备预警功能。其中包括要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吴浩:如果社区的防控防好的话,我们就不会出现扩散性社区性的传播。建设更多的发热哨点的预检、筛查和救治处理的话,可以大大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三年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做优做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进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构建传染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最大限度提升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

  任务二:加强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储备 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优化传染病救治医疗资源配置。2022年底前,规划建设佑安医院新院,作为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同时,完善“3+2”传染病医院布局,充分发挥地坛医院在呼吸系统传染病救治、佑安医院在消化系统传染病救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在传染病综合救治方面的优势;将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外籍患者救治的备用定点医院;将小汤山医院作为战备救治基地,日常作为临床培训基地、康复基地及体检筛查基地。

  同时要对市属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改扩建或新建,建设集接诊、化验、影像、观察等功能于一体的发热门诊。到2021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都要具备传染病筛查的能力。到2022年,各区都要有1处至2处公共建筑可在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

  任务三: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在京津冀区域内布局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的研发、生产、物流全链条产业集群。到2020年底,北京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必要医用物资储备量满足30天以上需求。到2022年底,各类物资储备能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1至3个月的需求。

健康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相关阅读 北京 | 公共卫生
我要纠错编辑:刘登亮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