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5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鄂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了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派出三批援鄂医疗队,一共有135人,其中102人是护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外科护士长、援鄂医疗队护士王玉英介绍,从医疗队派出的人数当中就能看出来护理的重要性。在人员的组成方面也体现了专业性和多学科性,呼吸和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占30%,心脏监护室、急诊监护室的护士各占15%,神经专业和感染疾病专业的护士,各占了将近10%,其他学科的护士也都经过了监护室的培训。
王玉英介绍,在武汉一线,护士主要承担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可以用两个词来说,就是“专业”和“全能”。对于“专业”,体现在派出队员的护理专业水平,专科护士比例占到近30%。我们都知道,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并发多种基础疾病,我们的专业尤其体现在“多学科护士合作”上,从排班开始,每一个班次都有呼吸及重症专业的护士,同时配备心脏、神经及感染疾病科的护士,这种多学科的排班模式既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护士的专业优势、也能全方位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当患者某一个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现场及时的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专业性还体现在,病房收治的病人不论住院时间长短,没有出现一例压疮,而且从外院转来的有压疮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也都好转了,这种专业性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得益于北大医院多年来培养储备的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引领的专业价值。 而“全能”,则表现护理技能的全面。我们有呼吸系统、心脏系统,还有神经系统的护士,这些护士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他们自己的本长,取长补短,每个护士都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去护理好每个病人。
王玉英说,除了疾病的护理之外,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护理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也是护理工作经常谈的“同理心”。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故事:我们开病房不久,病区住进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病情危重,当时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每次我来到老先生床边,总是看到老先生静静的躺在床上,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当我问他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他总是跟我说说“我要出院,我要回家,”别的什么也不说。看到这种情况后,我们很着急,我就和同济的护士长商量,能不能联系一下他的家人,让他的家人跟他说说话,缓解情绪。同济的老师说,老先生住进来的家人没留通讯设备,只留下家里的座机,老先生也记不住家人的手机号,我们就用病房的手机联系她的家人,但是一直没有人接。我跟同济的老师说,咱们每天都跟家里打个电话,同时我们也尽量安抚老先生的情绪。几天以后我们再次一起进入病房时,同济的老师就跟我说,“王老师,我们今早刚联系到老先生的老伴,老伴也被隔离了,昨天晚上刚结束隔离回家。”我赶紧说,“快用我们的手机,跟家属联系一下,让老先生跟家里说说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当老先生听到老伴的声音时,瞬间就流下了眼泪。我们一方面安慰老先生说,“爷爷,不要激动,您一定得快点好起来,早日和老伴团聚。”另一面也为老先生感到高兴,在老先生感谢我们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老先生心情好了,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康复出院。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有很多和老先生类似的情况,有的一家人都被感染了、有的与亲人失联了,有的因病痛而焦躁和沮丧,我们在专业护理病情的同时,随时用我们的“同理心”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用护理人员的爱心浇灌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之花。(资料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