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伤筋动骨静养一百天?错!六天就要动起来

健康 来源:广州日报 2019年08月21日 10:1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孙健、游华玲)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老观念总觉得骨头动了手术起码要卧床静养两三个月,可是如果等到下地了才发现骨是接好了,关节却硬了,路都没法走,搞不好还要“回厂翻修”二次手术,那可就晚了。“其实,康复锻炼的知识从术前就应该了解,手术后6天左右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就该介入了,尽快‘动’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肢体的功能。骨科手术不是简单地帮你接好骨,恢复功能才是最重要的。”在8月10日的骨科围手术期康复全国联盟启动仪式上,南医三院康复科主任刘刚介绍说。

  据悉,临床上有30%的骨科伤患在术后会出现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肿痛等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影响功能康复,其中又有20%可能因为得不到科学的康复治疗而需要二次手术“翻修”。科学的术后康复锻炼治疗十分重要。

  小伙伤了膝盖动手术 三个月后竟要“翻修”

  18岁的小胡4月末因踢球导致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在南医三院做了韧带重建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康复医生就开始指导小胡进行康复锻炼,由于小胡马上要参加高考,术后第三天就出院回家了。出院时,医生和康复师都叮嘱他一定要按医嘱做康复训练,不要偷懒,不然会影响术后关节康复,并要求小胡术后一个月回医院复查。可是,回家后小胡忙着复习功课没按医嘱做康复锻炼,一个月后也没回医院复查,直到高考结束后因为关节僵硬、行走困难才去找医生,最终只能再次手术进行关节松解,才解决了问题。

  刘刚说,该院每年会接诊近百名因术后康复不佳而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这跟国内骨科普遍存在着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严重脱节、骨科患者住院期间无康复专业人员等有很大关系。“以往骨科手术关注更多的是准确的复位、修复,但很多患者术后会出现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肿痛,肌肉萎缩,本地感觉缺失等并发症,影响功能等恢复。现在我们更关注的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减少住院时间。这就是康复早期介入的目的和作用。”刘刚说,“以往人们总是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不静养两三个月恐怕‘长不好’,实际上,如果骨折一百天后下地发现走不了路再来治疗已经迟了。我们主张术后6小时就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借助各种手段让患者主动或被动地‘动’起来,进行康复锻炼。”

  国内首个“骨科围手术期康复体系”发布

  8月10日,南医三院牵头的“骨科围手术期康复全国联盟”启动,全国78家医院400余名骨科康复医生加入联盟,共同搭建骨科围手术期康复平台,希望建立一套完整的骨科围手术期康复理论及实践体系,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据了解,此前我国没有统一的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标准,术后康复的进行要么参考国外的方式,要么由各骨科医生依照经验进行,各个医院的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技术都不同,如何合理地组合各种治疗手段,科学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指导患者有效康复?这迫切需要一套规范科学的评估和治疗体系。

  2018年南医三院康复医学科发布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骨科围手术期康复体系”,完成了102种骨科常见病围手术期康复的临床路径。该体系发布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骨科、康复科医生反馈希望将这个体系的内容普及,让医生们在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时有据可依,造福更多的骨病患者,全国联盟便由此而起。

  刘刚说,搭建了这样一个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希望将骨科围手术期的康复技术推广普及,不断完善体系,逐渐形成中国的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标准。联盟成立后,不但要进行学科建设规划调整方面的工作,还要进行技术推广,探索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比如从本科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康复治疗人才,弥补康复医生的缺口。此外,也希望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从临床的角度为产学研项目的研发提出贴近实际的需求。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相关阅读 伤筋动骨 | 临床路径
我要纠错编辑:魏利洁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