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糖尿病自我管理 从诊断到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很重要

健康 来源:央广网 2019年07月02日 10:4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导语: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更有大量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这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不过糖尿病这一类慢性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患者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理。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许樟荣教授为您解读。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指标更准确?

  首先,在没有药物干预的情况下,血糖受损的敏感指标是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是负荷量,如果患者有一定的胰岛功能,空腹血糖可以维持正常,但进食后胰岛功能相对不足就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一般来说糖尿病最先表现为餐后血糖高,久而久之胰岛功能逐渐下降,空腹血糖随之会升高。换句话说有些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时餐后血糖可能已经升高了,所以如果只查空腹血糖来确诊的话就会存在漏诊的情况。其次是危害性。理论上,无论是空腹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对人体影响都很大,都表明患者胰岛功能本身是受损的,都会加重代谢异常以及加快动脉硬化进程,使心脑血管事件、下肢血管病变、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各种并发症概率增加。总之,空腹血糖升高具有特异性,餐后血糖升高具有敏感性,血糖控制时二者均要兼顾。

  这些患者应格外注意餐后血糖

  存在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都应加测餐后血糖,以免漏诊。

  1.年龄大于40岁;

  2.超重或肥胖的患者;

  3.合并特殊情况时如血脂异常、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服用激素类等特殊药物;

  4.有分娩巨大儿史;

  5.有血糖异常既往史;

  6.久坐的脑力劳动者;

  7.有糖尿病家族史。

  以上都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这部分患者除了需要检查空腹血糖外还需要检查餐后血糖。

  生活方式调整是治疗的基础和前提,药物治疗是必要手段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当被告知存在糖耐量减低(餐后血糖大于7.8mmol/L但小于11.1mmol/L)或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但小于7mmol/L)等糖尿病前期时不要惊慌,血糖越接近下线,生活方式的干预就越有可能有效;反之,血糖越接近上线,即越是接近诊断为糖尿病的数值,越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加用药物;部分患者由于工作紧张等导致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实施,此时药物干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论是糖尿病前期还是已经诊断糖尿病,首先主张生活方式干预,这是治疗的基础。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者,生活方式干预尤其重要,部分患者甚至可以不用药物治疗,还有部分患者只需要少量的药物治疗。即使服用少量药物也不要担心,药物发生副作用的概率很低,但是高血糖肯定会对机体带来影响,所以这时的用药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使用上应越精简。

  总之,我们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合理的态度,与医生一起个体化处理、科学化对待糖尿病。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相关阅读 糖尿病前期 | 诊断
我要纠错编辑:刘登亮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