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阿片”就像一个双面人

健康 来源:健康报 2019年04月30日 08: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是天使还是魔鬼?

  有人说,阿片类药物就像一个双面人。对于疼痛患者来说,由于它的镇痛效果更强,长期用药无器官毒性作用,是临床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的经典用药,因此被誉为天使。而客观上,这类药物相对于非麻醉性镇痛药具有一定的精神类依赖风险,因此有人将其视作魔鬼。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在呼吸、血压、心率(脉搏)、体温之后,将疼痛列为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可是不少人仍未认同这一概念,潜意识中对阿片类药物有着抵触情绪。

  监管不力造成药物滥用

  近年来,由于美国阿片类药物的高可及性和获得性,导致该类药物被滥用的现象。2017年,美国因服食过量芬太尼致死的人数高达两万人,超越了海洛因或其他处方阿片类药物致死的1.5万人,成为药物滥用致死第一位原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由此签署行政命令,成立“打击阿片类药物上瘾危机委员会”,特朗普政府承诺,将通过加强执法、提升边境管控遏制肆虐全美的阿片类药物上瘾和滥用危机。

  对此,专家指出,造成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原因,首先是管理过于松懈。在美国的许多州, 阿片类药物使用不需要特殊处方,仅凭普通处方就可以在药店直接购买。美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5%,消耗的阿片类药物却占全球的80%。由于管理松懈, 致使这类药品被当作毒品替代品被一些瘾君子使用。2016年之前,在美国,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阿片类药物处方量最长可开具1年,之后才改为3个月。此外,美国按照临床应用水平和医疗价值对管制物品实行分级管理,强调“用得上”,镇痛作用显著的阿片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牙疼、痛经等各类疼痛治疗,药物滥用风险由此产生。

  “美国阿片类药物的危机关键在于相关部门管控时,没有及时预见病人的出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国际麻管局第一副主席郝伟表示,药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是造福患者的良药,如果滥用,它就可能是魔鬼。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梁军指出,中国和国外情况不同,目前我们是对麻精类药物管理最严格、使用最慎重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麻精药品有一系列管制措施,从生产、制作、销售、处方到应用,实行全过程管制,强调“管得住”。在我国,包括阿片类药物在内的麻醉性镇痛药,目前主要应用于癌痛以及围手术期的疼痛治疗。例如,医院首先需要获得国家严格审查的印鉴卡资格,并严格实施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目、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的“五专”管理制度,才能为患者提供麻醉性镇痛药。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临床上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为专用红处方,每一类都需要登记编号。患者想要获得药物,不仅需要由具备麻醉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根据病情开具处方,还需要记录患者的身份信息,形成全方位的可追溯体系。

  此外,芬太尼一直是我国及国际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今年4月1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芬太尼类物质被整类列管,进一步强化了对此类药物的全面管控。

  忍痛不应成为患者选项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而阿片类用药量仅排在全世界第95位。”梁军表示,6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

  “在癌痛患者中,接受疼痛规范治疗的比例仅为13%~16%。”郝伟坦言,中国对于阿片类药物使用未满足应有的使用需求,不少患者忍受着癌痛折磨。

  专家强调,关于癌痛治疗存在着误区,其中不少患者误将布洛芬等非阿片类镇痛药作为首选,但非阿片类药物更适用于短期镇痛,缓解轻度疼痛。

  “此类药物具有天花板效应,如果长期服用,即使不断加大剂量,镇痛效果也不会增加,而胃溃疡、胃出血等副作用会显著增加。”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表示,对于癌痛患者,保护好胃肠道功能是前提,一旦发生胃肠道溃疡出血,会影响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治疗。而阿片类药物没有封顶效应,更适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初服阿片类药物会出现困乏、出汗等副作用,通常这些症状会在服药1个月后消失,唯一的长期副作用是便秘。

  专家指出,临床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品包括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癌痛镇痛原则,口服药是首选,因此前两种缓释片更多运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癌痛。

  “患者教育太重要了,70%的患者,你不问,他一定不会说疼。很多时候生命的意义真的不只在于长度,更在于厚度(品质)。”梁军从医40年,最常见的是咬着牙说不疼的患者,可这些患者经过疼痛教育后,思想上会发生很大的转变。“随着疼痛加剧,患者会觉得自己的病情更加严重,丧失求生的欲望;而随着疼痛的减轻,能够回归自己社会身份的他们,可以重新找回存在的尊严及价值,享受人生的快乐。”

  2011年,在原卫生部推动下启动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项目。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这个项目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癌痛规范化治疗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过,专家强调,在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依然任重而道远,还有大量患者没有得到规范化治疗,同时,公众的认识水平也亟待提高。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相关阅读 阿片类药物 | 患者
我要纠错编辑:刘登亮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