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治理“新疗法”滥用亟待负面清单

健康 来源:健康报 2018年12月24日 09:2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秋实

博尔肽场效消融治疗、阿尔法机器人治疗仪……这些听起来充满“高科技”色彩的治疗项目,是当前一些民营男科医院吸引患者的重要招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一次治疗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项目性质可疑,医疗效果难以评估,有的甚至加重了患者病痛。(1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些医院推出“新疗法”,可避开与其他医院的正面技术竞争,掩盖其技术力量不足的短板。同时,还可以对患者产生较强吸引力,让部分患者误以为是一项高科技项目,更会让一些难治性疾病患者看到“希望”。更关键的是,“新疗法”可以成为提高收费的幌子。

我国曾适时推出和调整“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目录,但这个目录的技术种类较少,医院很容易绕过目录推出其他“新疗法”。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审批流程,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本机构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但是,这条规定很难抑制医院推出“新疗法”的冲动。因为,医院内部人审查自己推出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很容易“放水”。

为了完全堵住漏洞,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文件,明确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负面清单压缩了医疗机构的审批权,一项技术只要列入负面清单,任何机构都不能再使用。

当前,负面清单尚未建立,上述“新疗法”仍会继续存在。当务之急是迅速推出负面清单,对这类做法形成约束。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相关阅读 新疗法 | 难治性疾病
我要纠错编辑:邹杨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