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守护生命 大爱无声】北京—天津 这个护士13年往返奔波14万余公里

健康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5月09日 11:0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5月4日,又到了周末,夜幕降临,火箭军总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高学科走出急诊抢救室,换上便装,踏上回家的路。

  从北京新街口外大街的医院出发,到达天津蓟洲区人民西大街的家中,坐长途客车大约108公里。高学科13年往返了1000多趟,差不多14万多公里,在她看来,这108公里,是对家的深深思念,是爱的漫漫“长征”。

  这样的长途奔波,对高学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有一种情怀至真至纯——

  “为了回报组织恩情,我要一干到底”

【守护生命 大爱无声】北京―天津 这个护士13年往返奔波14万余公里

  2005年7月,高学科毕业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后,来到了火箭军总医院急诊科,由于表现出色,后来成为一名非现役文职人员。

  2005年8月,她结识了身为军人的丈夫徐世坦,经过3年多的爱情长跑,两人终于在2008年12月步入婚姻殿堂。

  作为一名军人,高学科的丈夫徐世坦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一年当中能回来的日子屈指可数。高学科作为一名护士,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无论是恋爱还是到结婚,分离总是多于相聚。

  2010年5月,高学科和徐世坦的爱情结晶呱呱坠地,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骏骏。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同年12月,徐世坦从部队转业到天津工作。“家里有我撑着,你尽管安心工作!”走在小区的路上,丈夫牵着高学科的手说。

  由于工作性质,经常需要上夜班,高学科不得不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每周末才能回天津与家人团聚。照顾父母、看管孩子的重任落在了工作繁忙的丈夫身上。

  孩子2岁那年,肺炎高烧不退,高学科的丈夫在外地出差,心急如焚的父母在无奈之下拨通了她的电话。父母一向很支持高学科的工作,但这次却发怒了,因为科室刚搬迁,人员少,她又是抢救室组长,就没有请假回去,孩子在医院躺了3天3夜,她和丈夫都不在身边,孩子在病床上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看着父母发来儿子躺在医院的照片,高学科心如刀绞。“辞职吧,两地奔波真不是事啊!”父母几次逼着高学科辞职。

  那年是高学科考入文职人员的第一年,文职人员身份属性、职能使命等并没有明确,想想年幼的孩子,高学科真的有些动摇。但经过护士长几次促膝谈心,高学科最终选择留了下来。她含着泪对丈夫和父母说:“是军队培养和成就了我,我应该心怀感恩,为医院作出贡献,相信你们一定会理解我的!”

  有一种担当历久弥坚——

  “为了护佑患者生命,我会承受一切”

  急诊科?13年?

  只要看过热播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的人,脑子里就会立刻浮现出一个个酸甜苦辣的画面,那是“全天无休”的岗位,一年365天不“打烊”,那是“与死神搏斗的战场”。

  而高学科就是在急诊科这个岗位,一干就是13年。她把急诊当战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拼杀,每当救护车闪着警灯鸣着警笛驶进医院大门,一身技艺的高学科早已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患者一到达抢救室,她带领护士在第一时间实施对生命的营救,过硬的技术让大家称赞有加,患者送来的感谢信不计其数。

【守护生命 大爱无声】北京―天津  这个护士13年往返奔波14万余公里

  我们以为急诊护士每天和生死打交道早已司空见惯,但其实,谁一生下来就拥有强大的心脏?遇到没能抢救过来的重病患者,高学科也常常自责不已,毕竟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关于疾病和死亡的故事,在急诊科坚守13年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高学科能连续讲两个月不重样。

  除了这些来自心理上的压力,高学科还经常会受到一些外界的威胁。她说:“一到晚上,打架斗殴的、醉酒闹事的经常碰到,稍不注意就惹恼了他们。一上夜班总是战战兢兢的。”

  记得一天凌晨2点,送来一个喝醉酒出车祸的的男青年,极不配合治疗,高学科再三说服也无济无事,男青年越听越恼就打了她一巴掌。尽管高学科很生气,但也忍着继续给病人缝合伤口。像这样的事情,高学科在急诊科13年里遇到了太多。蒙受这样的委屈,她却从来没有跟家人提起,而是自己默默承受。

  当护士,身体累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心累。有时候,高学科好心提醒会让患者觉得有什么目的,上药上疼了还会受到一通指责,解答问题不及时就投诉态度不好……

  护士,一个比想象中更不易的职业,因为会承受太多的委屈和压力。但高学科义无反顾选择了在急诊路上为生命接力,因为心中的那份挚爱和肩上的那份责任。

相关阅读 急诊科 | 高学科
我要纠错编辑:邹杨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