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福建省发布2018年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健康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1月25日 14:2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福建省卫计委获悉,为做好福建省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近日,福建省卫计委官网发布《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福建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按照通知要求抓好落实,并参照《2018年福建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在流感防治工作中,普及流感中医预防知识,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临床救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2018年福建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一、流感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流感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二、流感预防

  (一)生活起居预防

  1.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1]——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冬天宜在日出后晨练。

  2.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1]——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保暖的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提高人体防御能力。

  3.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1]——坚持体育锻炼,可选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增强御寒能力。

  4.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冬季易情绪抑郁,应保持乐观心态。

  (二)饮食调理

  1. 滋补膳食: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不同人群体质有所差异,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

  2. 素体阴虚者应适当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可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3. 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三)药物预防

  1.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 中药预防

  对于密切接触流感病人或存在流感风险者,可服用中药流感预防方:羌活6g 苏叶6g 连翘6g 板蓝根6g 芦根(或白茅根)6g,每日1剂,清水煎,代茶饮,服2-3天。

  (四)中医保健预防

  1. 灸法

  用法:选取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肺腧(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等穴位,艾灸10-20分钟,每1-2日1次。

  2. 推拿按摩

  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3. 中药香囊[2]

  藿香、佩兰、山柰、羌活、白芷、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粉碎制成香囊,适量冰片酒精溶解后喷洒于香囊上。

  用法:每人1个(3.5-5克),睡前可置于枕边,每周更换1次。

  4. 泡脚

  冬季热水泡脚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驱除寒邪,扶助正气。

三、中医辨证论治

  流感,属于中医疫病中的“时行感冒”范畴,可参照“冬温”、“风温”、“春温”、“伤寒”等病证辨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当首辨轻重、次辨寒热,既要注重祛邪,同时也需要固护正气。

  (一)轻症辨证治疗

  1. 外寒里热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畏冷或恶寒,头痛、全身酸痛,发热或未发热,或咽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治法:散寒解表,解肌清热

  可选方药:荆防败毒散[3]合柴葛解肌汤[4]加减

  参考处方:

  羌活15g 桂枝10g 独活10g 柴胡15g

  银花15g 连翘10g 板蓝根10g 黄芩10g

  芦根30g 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临证加减:恶心、呕吐、腹泻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散[5]

  常用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

  2. 风热犯卫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可选方药:银翘散[6]合桑菊饮[6]加减

  参考处方:

  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临证加减: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10g;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咽痛重加马勃6g、卤地菊15g、玄参15g;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水煎频服。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冲剂)、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3. 热毒袭肺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可选方药:麻杏石甘汤[7]加减

  参考处方:

  炙麻黄5g 杏仁10g 知母10g 生石膏(先煎)30-5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临证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冲剂)、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

  (二)重症辨证治疗

  1. 毒热壅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可选方药:宣白承气汤[6]加减

  参考处方:

  炙麻黄9g 瓜蒌15g 杏仁9g 生石膏(先煎)45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青蒿15g 赤芍10g 生大黄(后下)6g

  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临证加减:持续高热加安宫牛黄丸1丸;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五味子6g。

  2. 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可选方药:参附汤[8]加减

  参考处方:

  生晒参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黄连6g 金银花20g

  生大黄6g 青蒿15g 山萸肉15g 枳实10g

  用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三)恢复期辨证治疗

  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临床表现: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可选方药:沙参麦门冬汤[6]加减

  参考处方:

  沙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叶10g 焦三仙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

  (四)注意事项

  1. 妊娠期妇女发病,治疗参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治病与安胎并举,以防流产,并应注意剂量,中病即止。

  2. 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量,无儿童适应症的中成药不宜使用。

  注:本诊疗方案由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及呼吸病分会共同研究制定。【参考文献与书籍】

  《2017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意见》、《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

  [1].《黄帝内经》

  [2].《当代中医药外治临床大全》

  [3].《摄生众妙方》

  [4].《伤寒六书》

  [5].《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6].《温病条辨》

  [7].《伤寒论》

  [8].《圣济总录》

相关阅读 常用中成药 | 参附汤
我要纠错编辑:邹杨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