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抗肺纤维化创新靶向药物为"蜂窝肺"治疗带来新希望

健康 来源:人民政协网 2017年09月28日 15:2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李木元)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为抗肺纤维化创新靶向药新药尼达尼布颁发进口药品注册证,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该药的获批为中国IPF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IPF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IPF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肺部疾病,由于患者肺部组织呈蜂巢状,被形象地称为“蜂窝肺”。IPF被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盟、美国、日本定义为罕见疾病,患病率为(2-29)/10万 ,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我国IPF的发病率尚未有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IPF的疾病进展具有不可预测性,急性加重会显著降低患者的存活机会。近一半IPF患者在确诊后的2~3年内死亡 ,5年生存率低于30% ,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11

  据悉,目前,IPF患者主要通过肺部康复运动、氧疗、肺移植及药物治疗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手段来延缓疾病进展。但长期以来用于治疗IPF的药物选择极少,患者面临着疾病进展快、死亡风险高的威胁。

  IPF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被肺成纤维细胞所取代,拥有良好循环的薄层上皮细胞层渐渐被坚硬的瘢痕组织所取代,最终形成粗糙的蜂巢状结构。这些病理变化使肺部变得僵化,无法承担摄取氧并释放二氧化碳的重要功能。在肺纤维化过程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等生长因子发挥着核心作用。

  作为创新靶向药物,由勃林格殷格翰研发的尼达尼布可同时作用于PDGFR、FGFR和VEGFR3个靶点,从而阻断IPF关键发病机制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化,减缓IPF的疾病进展。包括尼达尼布在内的抗纤维化药物的问世是IPF治疗的转折点。

  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证据均显示,尼达尼布耐受性总体良好。同时,尼达尼布服药方便,每日只需口服两次,每次1粒,无需剂量递增。

  尼达尼布此前已在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60个国家和地区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并于2015年被纳入国际指南,2016年被纳入中国IPF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今年6月,尼达尼布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品种名单,并在短短3个月后获得批准上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院士指出:“目前我国确诊的IPF患者使用抗肺纤维化治疗药物的比例非常低,发生急性加重风险高,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尼达尼布在中国的获批,将为IPF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也将增强我国医生对于治疗IPF的信心,有益于推动我国IPF诊疗水平的提高。”

相关阅读 抗纤维化 | 药物选择
我要纠错编辑:邹杨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