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中医外治技术有助于提高心脏康复疗效

健康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7年09月27日 16:5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医外治技术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总结、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运用特定的手段对人体相应的体表位置及特定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祛除疾病的方法。中医外治技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调节,在多方面、多环节发挥效能,费用低廉、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心脏康复1~3期。

  研究显示,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推拿、按摩、药膳、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种进行的有益探索,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及其养生康复学的优势,将中医外治技术规范化应用于心脏康复,无疑有助于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认为,中医外治技术将在心脏康复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外治的方法有3种,整体治疗是指以人整体为对象进行治疗,主要有导引、体育疗法、音乐疗法等。皮肤、官窍黏膜治疗是指药物通过皮肤、官窍黏膜吸收进入局部或者机体循环系统起治疗作用的方法,如敷贴疗法、熏洗疗法等。经络、腧穴治疗是指药物、手法、器械从外施于经络、腧穴起效的治疗方法,如推拿、艾灸疗法等。

  研究认为,体外反搏能够增加局部血流,增加血流速度、剪切应力,复原主动脉弓处血管弹性贮器功能。而经络腧穴对局部刺激具有高敏性、放大性和整体调节性,经穴体外反搏不是单纯经络刺激和体外反搏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与心脏跳动相一致、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为一体的全息综合疗法。

  药物外敷穴位可刺激腧穴、经络,调节机体的虚实状态和内在抗病能力。通过药物贴敷特定穴位,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整体调节目的。而在敷贴用药上,可以选择一些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细辛、白芷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也可以选择一些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还可以用一些气味俱厚类,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生南星等。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

  针刺疗法也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手段。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选择心俞、厥阴俞为主穴,心血瘀阻则加膈俞、阴郗;痰瘀痹阻则加膻中、丰隆;心阴虚则加三阴交、神门、太溪;心阳虚加关元、气海,辅以治疗。对于室性早搏等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选择内关、神门、心俞、膻中、厥阴俞为主穴,气虚加脾俞、足三里、气海。阴虚加三阴交、肾俞;心脉痹阻加膈俞、列缺;阳虚加关元、大椎;痰湿内蕴加丰隆、脾俞;阴虚火旺加厥阴俞、太冲、太溪辅以治疗。如果患者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则可以取穴内关、足三里、关元、郗门等,温针或针后进行艾灸。(杜廷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相关阅读 腧穴 | 外治
我要纠错编辑:邹杨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