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防治乳腺癌 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健康 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8日 09: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近20年来,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始终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同样是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该病。但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高峰偏低,较西方高发年龄年轻了近20岁,且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面对这一现状,如何能让患者尽早发现患病,尽早接受治疗,从而延长生存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

  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呈M形分布

  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高达28.42/1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27.9万,并以每年2%~2.5%的速度递增。据测算,到2021年,我国将有250万名乳腺癌患者。

  在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一般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高发年龄在65岁~70岁,约2/3的患者都是发生在绝经后。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有所不同,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45岁~50岁之间,较西方女性年轻了10岁~20岁;另一个高峰则出现在70岁~75岁之间,呈M形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的绝对数量大,大城市女性的发病率是农村人口的近两倍,年轻患者数量也相对较多,据统计,35岁以下年龄段患者约占10%~15%。

  自我检查不能代替专业防癌筛查

  乳腺癌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是公认的事实。若在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发现并进行规范化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5%,Ⅱ期患者也能达到70%以上,如果到了Ⅲ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则只有40%~50%,IV期就更低。因此,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由于部分女性防癌意识较弱,乳腺癌普查未能覆盖全部人群等原因,我国妇女早期乳腺癌中,I期检出率仅占20%~25%,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期检出率达80%以上。

  对于没有条件开展常规体检的地区或人群,乳腺自我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一些乳腺癌发病“信号”。一旦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房皮肤改变、出现“酒窝”状凹陷特征以及其他乳腺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是,自检绝不可替代必要的防癌体检。这是因为肿瘤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及时察觉。

  除了医生触诊之外,建议35岁以下人群进行B超检查。3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规的乳腺X线检查,X线中腺体密度超过50%的女性,需要同时联合B超检查。有乳腺癌家族史、未育、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在乳腺X线基础上,联合B超或乳腺核磁检查。

  精准化治疗呈现三个变化趋势

  过去20年,乳腺癌的诊疗水平和管理模式进步飞速,越来越趋于精准化治疗,主要呈现以下三个变化趋势:

  首先是在检测方面。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发展,乳腺癌分子分型也不断走向“细分”。当前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的分级诊断结果已经愈发精确,不仅可发现小至1毫米的肿物,还可以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从而根据每种亚型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在发病人群、治疗策略和临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其次是在治疗方面。经过多年规范化诊疗的推广,乳腺癌治疗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式治疗过渡到了个体化的分类诊疗。过去医生主要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来选择治疗方案,但具有相似特征的患者在应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后结果却不尽相同。如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易感基因和致癌位点相继被发现,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

  另外,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更加优化患者的治疗方式,已经从过去的“最大可耐受”转向“最小可治疗”,在疾病规范化诊治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今,随着保乳、乳房再造等技术越来越成熟,新型靶向药物的相继问世,耐药问题、化疗安全性等方面相较于过去也有了极大改善,这些都使得乳腺癌治疗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为患者的生活质量考虑。

  (作者:张瑾,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主任,朱芸整理)

相关阅读 乳腺X线 | 乳腺癌患者
我要纠错编辑:邹杨 责任编辑:张福伟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