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350万"白衣天使"迎护士节 平凡琐碎中传递爱的力量

健康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05月11日 21:1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目前,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50万人。护理工作看似平凡,又辛苦琐碎,但是依然有那么多护士热爱他们的工作。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从事护理工作,他们是如何成长的?这三位护士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男护士邓俊

  从“被学习”到为男护士代言

  邓俊,是全国3万名男护士中的一员。2003年,正值高考前,赶上非典暴发,他看到很多医务人员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病人,于是下定决心要学医。他报考了首都医科大学,选择了临床专业。但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因为学校临时调整了招生计划,他被调剂到护理专业。“护理本科班上一共有60多名同学,其中14名是男生,还有三个人没来报到。”所有的男同学中,只有一个报了护理专业,其他的男护士都像邓俊一样,被动进入护理专业学习。读大学期间,邓俊潜意识还不愿意接受自己学护理的事实。放假回家时,有亲朋问起来他的专业,他会说自己是“学医的”;见到同学时,他会说自己学的是“高级护理”。

  200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邓俊通过面试选拔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进入医院后,面临科室的选择。很多男护士愿意到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从事护理工作,但邓俊选择了对于男生来说挑战更大的病房护理工作:“都说小病房、大社会,如果我在空间相对封闭的科室里工作,与公众的交流少一些,尴尬也会少一点,但我还是要挑战一下自己。”由此,邓俊成为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员。

  上岗第一天,他就闹了个大红脸。“护士长对护士的仪态要求很高,在晨交班时她让所有的护士排成一队,左手搭在右手上温婉地站着。”邓俊摆出这么“柔性”的姿态后,总感觉有很多双眼睛在注视他,他的脸红了。“现在想想,其实也没有人看着自己。”当时泌尿外科只有邓俊一个男护士,他来到科里之后,承担了很多男患者隐私部位的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内心的“煎熬”却持续了很久。“上班时白天连着黑夜,干着繁重的工作,面对各色各样的病人及家属;下班后躺在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看着天花板,思考迷茫的未来。”邓俊说,现在回头看看,那段日子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正因为这些经历带来的感受和思考,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2012年,邓俊组织策划了首届男护士发展论坛。那次论坛上,曾经获得南丁格尔奖的藏族男护士巴桑顿珠和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护理与助产首席科学家的香港男护士陈磊石,都来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就像明灯一样,为数万名男护士指引着未来的方向。”那一年,中国大陆的男护士只有2.1万名,现在男护士已经发展到3万名。有些大医院的男护士数量甚至超过100名,已小有规模。

  从2003年的“被学习”护理专业到2008年的“被从事”护理职业,从回避到迷茫,从迷茫到接受,从接受到投入,邓俊一步步成长起来,日渐成熟,不光在护理学术领域颇有建树,而且还开始为全国男护士群体代言、发声。

  手术室护士吴晓舟

  手术室的小凳子一站就是27年

  在大医院的手术室里,通常会摆放着一张一尺高的小凳子。这张小凳子是为手术室护士准备的,但不是让他们坐着,而是让他们站着的。每天,手术室的护士都会站在这张小凳子上给医生递器械。最忙的时候,要从早上8点站到第二天凌晨。

  吴晓舟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在这样的小凳上,她一站就是27年。现在吴晓舟每天都会提前到岗,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弹力绷带绑腿。常年站着,很多护士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如果不绑腿,上午10点腿就疼得受不了。”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站功只是基本功,此外还需要有力气。吴晓舟在骨科手术组工作多年,“以最常见的关节置换手术为例,一台手术要用到将近300件器械,至少有5大盒,每盒的重量都有二三十斤。”一台手术所用的器械就有上百斤的分量。如果这一天一间手术室里有五六台手术,负责这间手术室的护士就要搬抬五六百斤的手术器械。

  站在手术台上的护士,必须全神贯注。“医生一伸手,护士就要把刚刚用过的器械接过来,再把下一步操作需要用的器械递过去,但是医生不会说下一步操作他需要什么器械。”吴晓舟说,一名优秀的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的全过程,了解医生的每一步操作,做到心知肚明。

  一般来说,手术室的新护士上岗后,要先在普外科、妇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基础科室进行培训,再进入到骨科、心外科、神经外科等专业组,必须要有3年以上的基础手术经验。护士递器械时出手快慢,不仅仅影响医生的手术时间,也关乎手术质量。关节置换手术中,为减少术中出血,医生会在患者的大腿1/3处绑上止血带。但止血带充气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患者的下肢供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下肢坏死。医生要抢时间换好关节,离不开护士步步跟随的器械配合。

  遇到年轻医生时,资深护士更像是他们的“老师”。“阑尾炎手术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往往都是年轻医生主刀。有些人的阑尾长得位置很正,打开腹部之后就弹了出来;有些人的阑尾就比较隐匿,甚至会藏在肠管下面。”遇到这种阑尾不太“乖”的情况,有的年轻医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吴晓舟就会把无齿卵圆钳递过去,医生就会明白这是提醒他用无齿卵圆钳夹起肠管,来找找阑尾。

  常年在手术室工作,吴晓舟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在天黑前能下班。”虽然每天晒不到太阳,但吴晓舟和她的姐妹们都特别乐观,“手术室的空气是最好的,外面的雾霾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痛并快乐着!”

  呼吸科护士綦文婧

  看到老年患者总能想起奶奶

  綦文婧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呼吸科在医院里属于“又脏又累又忙”的科室,但綦文婧从2001年毕业后就在这里工作,至今仍然没有出现“审美”疲劳,每天早上起来去上班就觉得非常开心。

  “是奶奶帮我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綦文婧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上大学选择专业时,奶奶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当护士挺好的。”乖巧的綦文婧就报考了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东方医院呼吸科工作。呼吸科的病人中,老年人特别多,綦文婧看到这些老病人总能想起自己的奶奶,对老年患者总是特别耐心。有一次,病房里住进了一个70多岁的女患者,“看起来是个挺有文化的人,可一张嘴,话就横着出来了。”病人对綦文婧特别不客气,治疗时也不配合。但綦文婧一点都没脾气,“奶奶,您是不是在家休息不好啊,您别着急啊。”在她的耐心安抚下,病人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但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句客气话。等到病人临出院时,她找到了护理部,专门去表扬了綦文婧,“其实,只要耐心对待病人,他们都能感受到你的爱心和善意。”

  呼吸科的工作又脏又累,说起来特别抽象。但綦文婧的感觉是真真切切的,有一次,她赶上一位患者大咳血,喘得不能平卧,她左手帮着患者转成侧卧,右手拿着袋子为患者接呕吐物,手上、身上全是血。当时患者家属正在门外打电话,回来一看到这种情况,赶快让她换衣服。綦文婧看老人危险,一直在床边和同事们坚持抢救患者。患者最终也没抢救过来,但家属反过来安慰医生和护士,“那时候,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再累也值得。”

  当护士看起来简单,无非就是发个药、采个血、输个液、查查体温扫扫床……但实际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学问。在呼吸科,很多病人都需要采动脉血化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咱们平时化验时采的都是静脉血,动脉血管位置深,从皮肤表层根本看不到,全都凭借经验摸着动脉、感受着动脉的搏动来采血。”綦文婧和她的小姐妹练就了动脉采血的功夫,其他科室和医院的护士来交流,看到她们精准地在搏动的动脉上一针见血,都赞叹不已。

  现在,綦文婧带领着一个护士小组,每天都穿梭在病房与护士站、治疗室之间。这一天有多忙,她们没有刻意统计过,但是计步器记录了真实的情况:在直线距离不到100米的空间内,她们每天至少要走1.5万步,赶上冬季呼吸科病人特别多的时候,一天则要走上2万步。两脚之间丈量的是距离,传递的是她们对工作的热爱,对患者的关爱。(记者 贾晓宏)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