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校园霸凌影响孩子一生

健康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2016年12月21日 09:2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幸福创客、优儿学堂育创始人 苏德中 康涅狄格大学教育学硕士、优儿学堂育儿专家 崔心宁

  近日,北京某小学“校园霸凌”事件持续发酵,舆论纷纷。事件真相还未可知,但从事件引发的讨论来看,很多人对校园霸凌几乎一无所知。在大人们感慨于成人世界的弱肉强食时,有多少人关注到校园里倚强凌弱的黑暗。

  校园霸凌极少进入公众视野,很多人认为这是少数事件。然而,一组数据却让人触目惊心: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公布的数据,2016年有23.1%的中学生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形式的霸凌;在英国,根据“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的数据资料,大约有28%的儿童“偶尔被霸凌”,15%的儿童“经常被霸凌”;在国内,虽找不到相关统计数字,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这里的“霸凌”,是指侵略性的、反复的、力量悬殊的行为,不是小孩间的“玩笑”“恶作剧”“淘气”。霸凌对孩子的伤害不是“开玩笑”,它会造成孩子长期的、无法泯灭的心理问题。研究证实,童年霸凌伤害会让孩子长大后心智、体能与认知都呈现贫乏状态。霸凌对受害者的影响还可以是生理性的,由霸凌行为引起的压抑、抑郁、焦虑会对儿童大脑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包括杏仁核(与情绪有关)过度活跃、海马体(与记忆有关)变小、纹状体(与运动有关)联结减少、奖励刺激反应降低等。还有,被霸凌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头疼和胃痛的发生率高出2倍。

  霸凌让孩子深受折磨,但大部分孩子在事后并不会告诉其他人。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是否正在经历校园霸凌。通过对孩子行为变化的观察,可以察觉一二。比如,外向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优异的孩子无缘由地成绩大幅下降,不爱乱花钱的孩子突然向你要额外的零花钱,对之前热爱的事物突然失去兴趣等,对于这些反常的信号,家长们都要警觉。其他特征还包括:身体有难以解释的伤口、淤青;衣物、饰品、个人物品有损毁;无原因的头疼、胃痛,或者假装不舒服;睡眠困难、做恶梦;不想去学校;对社交场合恐慌;感觉无助、自信下降;自我摧残……

  一旦发现孩子遭到霸凌,建议家长和学校:1.不宜采取“淡化事实”的处理方法,不要简单地安慰孩子“这没什么”“这会让你更坚强”,更不能指责被害者“懦弱”“胆小”;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与同伴“平等的能力和权力”,要让孩子拥有为自己争取权益的能耐和力量;3.告诉孩子,没有任何人有权利伤害你或让你感到难受,所有不友善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4.给孩子信念: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和支持者,要懂得寻求父母的帮助;5.不要鼓励孩子回击报复,报复行为会让孩子再一次体验霸凌,加深心理创伤,我们的目标不是报复霸凌者,而是防止霸凌事件再次发生。

  另一方面,对于霸凌者,家长和学校也应给予高度关注。这些孩子常常是“被遗忘的孩子”,在家在校都不被关注,需要通过不良行为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他们还是“无力的孩子”,曾经遭受虐待、家暴,或目睹家人之间的暴力,这些经历都给孩子带来恐惧感和无力感;还有一些霸凌者是“被溺爱的孩子”,缺乏同理心,不懂分享,占有欲极强,他们往往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霸凌,因为他们通常也是这样“霸凌”家长的。

  孩子在建立社交认知的过程中,需要家长正确且长期的引导,改变霸凌行为,家长自身需要有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遇到问题时要理性处理,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暴力倾向;与孩子建立平等关系,教会他们尊重他人;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要一味退让、妥协。最后,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培养孩子的情商及情绪管理能力,是预防霸凌问题的根本。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