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传统养生重在“天人合一”

健康 包头日报 2016年10月18日 09: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在中国人传统的养生观里,首要的是顺应自然,合乎天道,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乃万物之灵,人也是自然世界中的一员,人的心灵、身体与行为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与法则,才能健康长寿。

  古代养生境界有四个层次

  在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指引下,人的生命境界高低就由其与天地合一的程度来判定,与天地契合程度越高的生命就越长寿,越自在幸福。根据这种思想,《黄帝内经》将养生有道的人分为四个层次:

  最高层次:“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完全契合天地规律,完全天人合一。所以能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而“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寿命和天地一样没有终老时。

  第二层次:“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也与天地完美契合。这个层次道德醇厚,不违背阴阳大道,能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离开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能高寿强健。

  第三层次:“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在世俗生活,但能很好地遵循天地规律,行动上天人合一。这种人在世俗中能调适自己的欲望,不离世间,不同流合污,在外不为俗事烦扰,在内不为思想纠结,没有各种欲望,心情快乐,自我满足,身体不衰坏,精神不消散。

  第四层次:“法则天地,象似日月”——努力学习、认知天地规律,然后去适应这种规律,是比较低层次的天人合一。普通大众通过坚持调养,都可以达到,多数属于此类,不违背阴阳的规律,也可以增加寿命。

  养生就是让生活自然而然

  让自身阴阳与天地契合如何操作呢?在早期道家和《黄帝内经》看来,主要是顺应天地,顺应天性,也就是道法自然。

  比如《庄子》中就有一则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相传孔子曾闹过一出想去救投水之人的笑话,孔子在吕梁观赏,瀑布高悬二三十丈,冲刷而起的激流和水花远达四十里,鼋、鼍、鱼、鳖都不能在这一带游水。只见一个壮年男子游在水中,孔子认为在这样险的水里可能是投水自杀,所以派学生们去救他。但是这个人却潜入水中从数百步远的地方冒出来了,披散着头发、唱着歌在水中游玩。孔子追过去问这个人:“我以为你是‘鬼’,仔细观察发现你是活生生的人。请问,像你这样善于游泳,可有独到的方法?”这个人回答说:“没有。我出生在这里,成长依乎天性,长成今天这样子是天命的结果。我跟随着水流一起出入,遵循顺应着水的规律,而不依照自己的私心私欲。这就是我善游的原因吧。”自然而然地随着天性成长,因为生在山地,于是能轻易翻山越岭,因为知在水边,于是能从容出入湍流,根本不用想其中的逻辑、道理就能做到,这就是自然。

  《道德经》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人自然观的精义所在,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奉行的处世法则,懂了这道理,也就差不多懂了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

  在中国人的生命里,赖以生存的机巧技艺和人情练达,往往是自然而然,法由心生,没有丝毫滞碍,这种从容自然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修养目标,不需要探求、解释其背后的缘由。所以,养生就是让生活自然而然地顺从天地规律、人心本性。

  (据《东方早报》)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