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一家大医院的农村“造血”实践

健康 健康报 2016年09月28日 09:5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7名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乡村医生,近日结束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为期4个月的脱产培训。调派院内高级职称师资,编写系列针对性教材,为基层乡村医生培训,带村医临床见习……这样无偿为乡村培育诊疗骨干的“造血”工作,北京中医医院已经开展了4年。

  城乡人才供应“冰火两重天”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清晰地记得2012年的那次乡村走访。“河北省内丘县邀请我去当地参观。很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都建起了漂亮的国医馆、国医堂,但奇怪的是,有堂馆,没医生。”刘清泉说,“当地卫生人员说,县医院还有中医师,到了乡村,医生就缺得厉害了”。

  这种境况与刘清泉所在的医院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三甲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每年招聘堪称优中选优:30人的岗位名额,报名人数高达1000人以上,且都是知名医学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如何把大城市、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引向乡村?刘清泉琢磨,把本院医生派到基层,只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也没有持久作用。“想来想去,能做的就是利用本院优质人力资源,为基层培训现有人才,增强乡村自身‘造血’功能。”

  “一来,我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师资充足,而且有服务乡村的历史渊源、良好传统。二来,我院的优势学科与乡村需求也特别契合,比如针灸。”刘清泉介绍,在内丘县走访时,他曾在地头偶遇一位农民,那位老乡料理着庄稼突然腰腿疼得干不下去。只见他起身径直走到村头的卫生室,村医拿起针灸,三下五除二就解除了他的病痛。“村医说,针灸是祖传的,也就止痛这一招鲜,但是在农村特别吃香。听我说起针灸能治好多其他疾病,他特别想来系统学习。”刘清泉说。

  内丘县的人才窘境、村医的期待打动了刘清泉,回京后经过仔细研究、充分准备,该院与内丘县政府签订村医培训合作协议。2013年8月,该院首期乡村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4年培训近200名生力军

  北京中医医院首期针对内丘县乡村医生的培训班招收23人,脱产培训半年。以此为蓝本,该院至今已办班6期,累计为河北省内丘县以及承德市、内蒙古奈曼旗、北京市延庆区等地培训乡村医生191名。培训班全部为脱产学习,一般为4个月——6个月,一半时间理论学习,一半时间见习。北京中医医院无偿提供教学、教材、师资、管理等服务。

  该院在师资、教材等方面颇下功夫。据该院医务处负责培训的刘美荣老师介绍,理论学习的所有教师均为副高以上职称,临床见习基本保证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绝大多数是副高职称以上专家;该院针对乡村医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当地常用中草药,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村医培训教材,就乡村中医护理技术、实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内容进行授课,教会学员掌握一些简便验廉的中医小绝招、特色技术。

  经过一番培训,学员们的技术和精神面貌有了巨大变化。“一开始,有学员认为大医院教的东西到村里没啥用,来学习是耽误本职工作,但后来发现我们讲得特别接地气、有用处,抵触情绪就烟消云散了。”刘美荣说,学员们不但听课认真、出勤率超高,甚至还反复申请延长学习时间,节假日都不回家。

  而在目睹了大医院医生的敬业精神、学习热情后,学员们深受启发。“这些老师、专家、教授,没有一个是准点下班的,都要加班工作、学习。”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鸡场卫生院村医姚贵元说,“这样一对比,自己更有上进心、责任感”。

  这些学员毕业回到乡村后改变很多。不仅自身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提升,还带动村镇卫生条件升级:有的按消毒隔离规范调整了卫生室布局;有的新建或完善了诊疗制度,加强医疗管理;有的购置了理疗仪和中药代煎机,增加了服务项目。老百姓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医味儿浓了,村医们会望闻问切了,使用中草药了,开始运用针灸、小针刀、儿科捏积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了……

  培训结业不是学习的结束

  “培训让学员们长了本事,但培训结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我希望他们与我院专家结成亲密的师生关系。在基层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随时联系老师,能就地解决当然最好,实在不行就上转。这才是持续提升、分级诊疗。”刘清泉说,很多人问他,这么做对医院有什么帮助?他认为,中医的根在基层,大医院只是枝叶。有根才有叶,根深方能叶茂。

  刘清泉坦言,要解决基层人才数量少、水平低的问题,仅凭几家大医院、几次培训,效果有限。比如,最需要学习的村医,大多处于边远贫困地区,当地缺医少药,医生一个萝卜一个坑,要脱产培训根本出不来。此外,不少学员资质差,约有1/3尚未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没有行医资质。虽然这样的乡村医生非常普遍,但当他们在大医院拿到培训毕业证后回乡行医,院方“总觉得要负点责任”。

  “我们正在进一步完善、丰富培训模式,比如已开始探索在村医当地办流动培训学院。也希望各个地方给予相应政策,尽可能解决村医的身份问题。”刘清泉说。

  一路走来,尽管喜忧参半,但对于前景,刘清泉表示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地方、部门、机构、团体开始积极参与其中。”他介绍,已故河北籍国医大师李世懋,生前积极加入该院针对河北村医的流动培训学院,亲自培训村医;不少地方政府与该院合作,为当地村医培训提供食宿费用;近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又与该院签署协议,为贵州省等的边远贫困地区村医培训提供5年的食宿经费支持。“有了这些同路人,我们有信心把‘造血’工程做大做好。”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