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启动

健康 央视网 2016年09月10日 16:3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 为提高我国公民急救意识,普及个人自救、民众互救能力,在9月9日9时由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社、中国应急急救科普联盟联合主办的“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启动暨呼吁999中国急救科普日立法长城宣言”活动在北京八达岭水关长城举办。同时,将面向全社会呼吁加快推动999中国急救科普日立法,并在每年的9月9日9时开展急救教育系列宣传,学习在发生意外危险时的急救技能。

 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启动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周邦勇、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王国英、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副主任赵建忠、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副总干事韩广建、中国应急急救科普联盟主席王家起先生,以及急救教育领域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健康产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

心肺复苏技能,面临“三低”窘境

据相关资料显示,80%的猝死发生在家中,其中又以心脏猝死居多,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CPR),约有一半人能被救活;如果在4~6分钟进行心肺复苏(CPR),约10%的人可被救活;超过10分钟复苏者,存活率几乎为零。

因此,当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后,第一目击者拨打急救电话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PR)是非常必要的抢救措施。

遗憾的是,我国面临着心脏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低于1%、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普及率低于1%、医务工作者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CPR)技术低于1%的“三低”窘境。

与之对照的是,在国外发达国家,比如在德国这个国家,80%的国民都接受过包括心肺复苏(CPR)技能这样的应急救护培训。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应急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决定建立“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开展包括心肺复苏(CPR)技能在内的急救培训,强化意外伤害与突发急症对策等急救知识,培养大家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理中敢于互助互救。

百城基地同推进,普及急救自救互救知识

除心肺复苏普及率非常之低外 ,我国应急急救工作还存在着急救半径过大,道路拥堵;急救设备严重不足;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因此,健全中国的院前应急急救生命链,打通生命救援最后一公里,重视“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普及培训及落实,也是创建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的初衷。

预计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将在全国推进完成500个城市“全国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的落地建设,尤其是城市社区基地将是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和呼吁急救立法宣传教育推广的主要场所。

心肺复苏精准健康传播基地,主要开展的内容一是开展心肺复苏公益大讲堂,对社区居民及学生等民众开展急救、自救、逃生、防灾等技能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二是为社区及公共场所,免费提供应急急救工具。三是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助老、助残等志愿救护服务。

尤其要强调的应急培训和技能学习要发挥专业协会、专业机构(120、999)急救专业的技术优势,向公众传播精准正确、规范、先进的急救、自救、互救知识。

呼吁急救立法,全社会学习急救技能

只有人人都有救人的技能,人人才都有获救的机会!

面对我国公众急救知识匮乏,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培训普及程度仅有1%的现状,中国家庭应急急救科普联盟向全社会倡议:呼吁加快推动999中国急救科普日立法,并在每年的9月9日9时开展急救教育系列宣传,学习在发生意外危险时的急救技能、救护知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及时采取正确、有效、果断的救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2016年《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中,明确提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组织人员参加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急救培训,中小学校应当组织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具备急救专业技能的公民对急、危、重伤病员按照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不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杭州的急救管理条例也规定,如救助者经过专业急救培训,持有急救证书,那么他的权益将受到保护。这些条例都是鼓励非医疗专业的公众,在第一现场出手急救,从敢救人到会救人。

在今年的9月9日呼吁加快推动999中国急救科普日立法,也是期待着我国的急救立法尽快出台,让更多人在危难之际勇于伸手帮助他人,让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