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 封志纯

健康 央视网 2016年09月08日 14:1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封志纯 男 汉族 1956.12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

单位: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

封志纯主任医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全军儿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出生缺陷防控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发育生物学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儿童器官功能衰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会长和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Respiration  Care 》和《Peadiatrics》审稿人、《发育医学电子杂志》主编、《中华儿科杂志》和《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与《中国小儿血液和肿瘤杂志》副总编、《临床儿科杂志》和《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副主编等刊物职务。

在各级党委、首长和机关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封志纯诚诚恳恳躬耕儿科学领域三十多年,始终:忠于职守,执着治病救人宗旨。示范“不抛弃、不放弃”理念,科学传递救治信心、不得拔气管插管放弃治疗已是不成文规则;近年首都生育高峰,设法拓展收容能力,力保一方婴儿平安;乐于奉献,传承勤奋谨慎作风。来京8年从无假日,出差速去速回,夜以继日坚守一线;工作标准高,竭力追求最优疗效,成全“皆大欢喜”的事,时间、精力都给了病人和学科;善于协作;扬集体主义精神。倾心搭建专业平台,放手鼓励岗位成才,技术团队崭露头角;以诚相待,积极协调各方合作伙伴,促成“大家好才是真正好”的共赢局面。

封志纯致力于新生儿和儿童重症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03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610篇,其中SCI收录62篇,主编出版专著12部;以带头人获军队创新群体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总部表彰“爱军精武标兵”,军队杰出专业专业技术人才奖、 “十一·五”军队医学科技先进个人、全国科技先进个人、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等表彰;个人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其主要创新性工作有:

一、学科(专业)体系创新:构建和践行了我国儿科学三个新兴专业的理论体系:

1. 儿童重症医学:基于规范的现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实践和研究,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述评呼吁《加强我国儿童重症医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主编国内首部《实用儿童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和《儿童重症医学理论和诊疗技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两部专著,为国内儿科学界首次明确“儿童重症医学”定义,提出了其理论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的论点,前者以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以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防治为主要内容,后者以生命支持技术系统为核心,以高效诊断、疾病根治、发育促进、转运网络、质量评估等系统为依托;系统阐明了儿童重症医学专业研究和服务的对象、任务、目的、意义、范畴和内涵,为我国儿童重症医学的兴起和健康发展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2.早产儿科学: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新生儿科患儿众多的基本条件,在国际上首创早产儿专业病房,实现早产儿医疗护理组织、人才和技术的专业化。主编国内首部《实用早产和早产儿科学》(军事医学出版社出版),率先提出基本问题、并发症问题、后遗症问题三个阶段的早产儿救治策略,阐明了早产儿专业的概念和早产儿医疗护理的特点,为国内提高早产儿的医疗护理水平和质量开辟了有效的阶梯。早产儿病房的形式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早产儿专业委员会已经成为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的三级行业组织之一。

3.军事儿科学:借鉴美军经验,结合我军实际,提出我国军事儿科学的概念;主编国内首部《军事儿科学》,系统阐明了军事儿科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任务、目的、意义、范畴和内涵,获国家“三个一百出版工程”创新奖;推动了全军儿科参与卫勤保障任务、官兵子女医疗保健、边防巡诊等实践,一批专业、专家及整体保障能力获得军地各界首肯。

二、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和打造了我国现代新生儿和儿童重症救治系列关键技术:

1.新生儿脑损伤诊断和防治技术:阐明了胎儿神经干细胞发育规律、新生儿脑损伤系列病理与保护机制,归纳了各类病变超声影像特点,建立了超声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维生素K联合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智残期前干预等技术,形成了预防为主的综合干预策略,主持制定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超声诊断建议》、《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等两个指南。百家医院10年应用,总发病率和致残率降低50%和80%。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

2.早产儿肺、眼发育相关性疾病防治:阐明了胎儿肺组织学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以及眼底血管发育规律、早产儿肺、眼损伤系列病理和保护机制;优化了PS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方案,研发了安全用氧和肺保护策略、设备;提出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防治策略,知情告知、安全用氧、规范筛查、及时治疗,研发了眼底照相仪,建立了ROP床旁激光治疗、抗VEGF抗体玻璃体内注射等相关防治技术;主持修订了《早产儿安全用氧及ROP防治指南》。早产儿RDS病死率由70%降至4.6%,胎龄<32周BPD患病率由20%降为4.8%,杜绝了ROP所致失明的发生。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3.儿童呼吸和循环支持技术:阐明了新生儿窒息发病规律、足月儿RDS主要病因、循环障碍与呼吸衰竭关系,提出了儿童重症序贯性心肺支持策略。国内率先建立了儿童包括新生儿程序化呼吸支持、连续血液净化、体外膜肺等生命支持技术和床旁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未闭、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儿童气道狭窄气道开放和支架植入等治疗技术。主持制定了《新生儿窒息诊断与分度建议》、《CBP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专家共识》等两个指南。新生儿总体救治成活率达99.68%,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93.1%,达发达国家最好水平。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4项。

三、服务模式创新:研究和创建了适合国情、市情的儿童重症医学服务机构和模式:

1.主持创建了我军首所儿童医院:依托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承担了建设北京军区总医院儿童医学重点学科的任务。按“发展不对称竞争力”的策略,选择儿童重症、儿童发育、细胞治疗、临床遗传四个重点领域,展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PICU、骨髓移植层流病房等16个病区,住院床位达700余张,规模、水平跻入首都儿童综合医院三强,完成了军区儿科研究所、全军儿科中心、全军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四个台阶的提升。目前,年出院人数达2万人次,门急诊量达20万人次,为北京市补充了紧缺的儿童重症医学优质资源。

2.主持创建了首都区域性儿童重症救治服务体系:研究了NICU、PICU建设和区域性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的规律,为满足首都重症新生儿救治需要,建立了500余张床位的全球最大的NICU和共50张床位的大型PICU,并探索形成了“医教研全方位、产前产后全过程、陆空立体化”的综合主动型服务模式,构建了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可高效放大NICU功能的重症新生儿和儿童转运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首都区域重症新生儿和儿童求医难的现象;并主持制定了《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和管理指南》、《新生儿转运指南》,在全国范围推广,显著提高了救治效率。据北京卫生信息网资料,全市新生儿死亡率2006年及之前在3.29‰以上,本体系在北京开始应用的2007年即降为2.65‰,并继续降至2013年的1.52‰;此期间,八一儿童医院共转运救治重症新生儿5万余名,在其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