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健康要闻

双眼皮手术是如何做的?

健康 人民政协报 2016年04月29日 10:0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上眼皮可分为薄、中、厚三类,每个人的上眼皮厚度都不一样,而厚度常常影响手术效果。薄眼皮的特点是皮下脂肪层薄、眼轮杂肌不发达,眶隔脂肪常常很少,眼轮杂肌下结缔脂肪组织也薄,常伴随大眼睛;中度厚上眼皮是常见类型,皮下稍有脂肪,皮肤弹性好,眼轮杂肌发育比较好,眼轮杂肌下结缔脂肪组织厚度不一,眶隔脂肪中等量,其眼睛一般是普通型大小;厚上眼皮一般称为“肿泡眼”,皮下脂肪、眼轮杂肌发育和结缔脂肪组织和中度厚上眼皮类似,但它的眶隔脂肪较多,伴随着眶隔膜松弛,眶隔脂肪常常突出到睑板前,眼睛大小的类型常常是普通型。

   虽然眼皮的厚度会影响双眼皮的效果,但其厚度不代表着眼皮的组织结构层次会有差异。原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学主任医师张海明表示,从眼皮的解剖结构来看,从外到内,可以分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眼轮杂肌、眼轮杂肌下结缔脂肪组织或睑板前结缔组织、睑板或眶隔、眶隔脂肪、提上睑肌腱膜、穆勒氏肌和结膜。这十层结构的总厚度大约在4毫米(靠近睫毛缘)到10毫米(靠近眉毛)之间。其实双眼皮手术是在4毫米的毫厘空间进行的。一般来说,皮下脂肪和眼轮杂肌下结缔脂肪组织是越靠近睫毛缘越薄,而眶隔脂肪的多少则是先天因素决定的。提上睑肌和穆勒氏肌是睁眼睛的肌肉,位置深,止在睑板,眼轮杂肌是闭眼的肌肉,位置浅,紧贴皮肤。

   天生的双眼皮是解剖上的轻微变异造成的。提上睑肌腱膜一般是止于睑板,但在双眼皮情况时,有部分腱膜纤维穿过眼轮杂肌后止于真皮,当提上睑肌运动睁眼时,就出现双眼皮的外观。基于这样的原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双眼皮手术,都是在皮肤和提上睑肌腱膜或睑板之间产生连接,使之形成双眼皮。皮肤和睑板之间的手术连接可以分为两种:点状连接和片状连接。点状连接多见于埋线、结扎法,通过手术使皮肤和深部的睑板前结构产生点状疤痕,从而使两者连在一起,当提上睑肌运动时,就会牵拉皮肤,形成重睑。但这样的点状连接常常会因为缝合线对组织的切割作用或形成的疤痕在半年后软化而变得不确定,结果是双眼皮会部分或全部消失,外观双眼皮常常会变浅,或不连续,或弧线不好看等。

   片状连接是指切开法形成双眼皮的连接方法,切口一般在距离睫毛缘7毫米左右的高度。切开皮肤后,一般要将睑板前的肌肉组织和眼轮杂肌下结缔脂肪组织部分切除,使皮肤和睑板前结构形成广泛的疤痕粘连,这样形成的双眼皮结果比较稳定,专业上说长期效果好。但片状连接的手术相对缝合法等比较大,难度也高,手术后的恢复期长,而且会在上眼皮形成一条切口线和轻微的台阶样外观,闭眼有时会看出来。

   为了避免传统切开法的缺点,韩裔美国人Park发明了一种介于缝合和切开之间的方法。该方法也要切开皮肤和眼轮杂肌,和传统切开法不同,不切除眼轮杂肌和肌下组织,但要切开眶隔,切除部分眶隔脂肪后,将眶隔的残端或提上睑肌腱膜缝合到睑板前,然后将切口下唇的眼轮杂肌用缝合线固定到翻转的眶隔残端或提上睑肌腱膜上,皮肤直接缝合。这个手术避免了传统法的阶梯样外观。由于Park法是介于缝合法和切开法之间的方法,所以它有切开法的切口,但形成双眼皮是通过肌肉与提上睑肌腱膜之间固定缝合线(点状),因此它具有明显的点状连接特点。另外,由于它经常要处理提上睑肌腱膜,造成了很大的手术效果不确定性,手术后眼睛大小不对称是常有的外形。

重点推荐


  

860010-1125010100
1 1 1